10月26日,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,倒计时牌上显示距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还有100天。 |
10月24日,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办的2021—2022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北京站男子5000米接力赛现场。 |
|
核心阅读
再过100天,北京冬奥会将拉开大幕。目前,筹办工作已进入全力冲刺、全面就绪、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。场馆和基础设施从“建好”向“用好”优化提升,区域协同发展和产业升级搭载新引擎、驶入快车道,人们期待冬奥、参与冬奥的热情与日俱增……冬奥筹办正朝着梦想成真的那一刻奋力前行。
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西北角,拔地而起的国家速滑馆“冰丝带”流光溢彩、气势不凡;延庆小海陀山,世界第一条360度回旋雪车雪橇赛道蜿蜒山岭、英姿初展;张家口崇礼古杨树场馆群,“冰玉环”牵手国家跳台滑雪中心“雪如意”,诉说着浓郁中国风……长城内外,一幅气势雄浑的冰雪画卷正徐徐铺展。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,是展现国家形象、促进国家发展、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”“办好北京冬奥会、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,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,做好北京冬奥会、冬残奥会筹办工作使命光荣、意义重大”。
自2015年7月31日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,“绿色、共享、开放、廉洁”的办奥理念始终引领筹办工作扎实有序推进。6年多来的拼搏奋斗,结出累累硕果。如今,筹办工作已进入全力冲刺、全面就绪、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。场馆和基础设施从“建好”向“用好”优化提升;赛会服务保障和属地运行管理从细节着手精准推进;区域协同发展和产业升级搭载新引擎、驶入快车道;人们期待冬奥、参与冬奥的热情与日俱增……围绕“简约、安全、精彩”的办赛要求,冬奥筹办正朝着梦想成真的那一刻奋力前行。
筹办工作全力冲刺
筹办北京冬奥会、冬残奥会,再一次体现了党的领导和举国体制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。
从筹办之初,北京冬奥组委就确定了一份涵盖51个业务领域、分解为3000余项里程碑任务的工作总清单。多少个日夜的拼搏奋战,无数次的攻坚克难,一块块“拼图”如期完成,“冬奥答卷”即将迎来揭晓的时刻。
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是筹办工作重中之重。冬奥建设者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,发扬迎难而上的“钉钉子”精神,坚持工作力度不减弱、标准不降低,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,用“中国速度”打造出一批世界一流的精品工程。
12座充满高科技元素的竞赛场馆已基本就绪,场馆运行团队已全面转入赛时状态;非竞赛场馆建设加速收尾和完善,3个冬奥村装点一新;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场馆改造计划即将完成……京张两地三赛区张开双臂,准备迎接八方来客。
绿色可持续理念,是冬奥场馆最闪亮的底色。最大限度用好北京奥运会场馆及相关设施,“双奥之城”更富传承色彩;冬奥所有场馆实现100%绿电供应,采用碳排放量趋于零的制冰技术;“水立方”创造性变身“冰立方”……一个个创新成果熠熠生辉。
搭乘最高时速350公里的京张高铁,感受首都“一小时经济圈”的便利通达;行驶在延崇高速公路上,目之所及皆是绿水青山。城际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,京津冀生态环境的联防联治,提升的不只是冬奥会的办赛质量,更为区域协同发展插上腾飞之翼。
通向2022的路上,筹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。北京冬奥组委以开放姿态吸纳全球英才,技术官员、专业工种、赛会保障等11支专业人才队伍高效运转;北京将于今年内基本实现冬奥重点区域无障碍化,确保“两个奥运,同样精彩”;冬奥市场开发态势良好,目前可实现赞助收入创历届冬奥会最高纪录……一项项任务从蓝图成为现实,多个领域均有新的可喜突破。
当冬奥会交融中国传统文化,激发出令人赞叹的创意。源于篆刻艺术汉印的体育图标、以祥云纹样打底的火炬“飞扬”、灵感取自西汉长信宫灯的火种灯……“中国故事”匠心独运,为冬奥舞台书写点睛之笔。
北京携手张家口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时,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说,奥运会“交给了放心的人”。中国有决心、有底气,让世界看到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的大国风范。倒计时100天来临之际,巴赫愈发笃定,“我们对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充满信心。”
测试赛紧锣密鼓进行
“十一”假期后,全面升级改造的首都体育馆迎来国际测试赛“模考”。“相约北京”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、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接连在这里打响。“场馆已经完全准备好了,我们正期待着冬奥会开幕。”国际滑冰联合会副主席雷科宁高度评价。
从10月5日到12月底,北京、延庆、张家口三个赛区的8个竞赛场馆,陆续举办10项国际赛事、3个国际训练周和两项国内测试活动,来自境外的2000余名运动员、随队官员和工作人员参赛。从疫情防控的全流程闭环管理,到完全对标赛时运转标准,这场“全要素测试”将为北京冬奥会“如期、安全、顺利”举办打下坚实基础。
此次系列测试赛作为北京冬奥会前全面实战检验的机会,更突出“国际化”的特点。国际奥委会在测试赛期间同步开展各种培训演练,在国家速滑馆运行团队常务副主任周秋瑞看来,中外运行团队协作日趋流畅,测试赛后将持续完善服务细节。
“根据国际奥委会目前收到的反馈,无论是技术运行角度,还是选手个人感受,这些场馆都为运动员提供了上佳体验,获得一致好评。”国际奥委会体育主管基特·麦康奈尔说。
虽然好评连连,但北京冬奥组委丝毫没有松劲。相关负责人表示,通过查短板、堵漏洞、强弱项,各个团队都在积累经验,确保冬奥会时呈现最佳状态。10月25日,国际奥委会、国际残奥委会、北京冬奥组委三方共同发布《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》第一版,在相关各方广泛讨论、充分协商的基础上,为冬奥会相关人员提供防疫方面的指导,便于他们做好来华参赛的准备。
办赛精彩,参赛也要出彩。体育界统筹全国资源,训练备战“一刻也不能停,一步也不能错,一天也耽误不起”。几年时间,很多冰雪项目运动队从无到有组建起来,有的项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。
眼下,各支冬季项目国家队已吹响冲锋号,雪车运动员邵奕俊说:“人生能有几回搏,此时不搏更待何时!我要不断精进技术,挑战自身极限,用钢铁的意志铸就奇迹。”
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冠军武大靖觉得自己“依然有潜力”。10月24日,武大靖领衔的中国队在短道速滑世界杯中国站夺得混合2000米接力冠军。他满心期待,冬奥会时能在家门口再度为祖国赢得荣誉。
运动员刻苦训练,建设单位快马加鞭,运行和保障团队兢兢业业,京张大地涌动着争分夺秒、精益求精的奋斗热潮,全球共盼冬奥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。美国、荷兰、韩国等国家的运动员和体育界人士,纷纷表达了对本届冬奥会的热切期望。“用体育团结世界”,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又一次“牵手”,谱写出和谐共赢的新乐章。
大众冰雪热潮涌动
10月6日清晨,这个雪季的第一场雪降临崇礼。曾经,这座塞外小城是国家级贫困县。如今,崇礼坐拥7家大型滑雪场,每4个当地人就有1人捧起“雪饭碗”,幸福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有奔头。
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。崇礼的脱贫之路,正是冬奥会促进举办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样本。太舞滑雪小镇的工作人员刘小飞在雪场开压雪车,“月收入六七千元,以往冬天只能‘猫冬’,现在崇礼滑雪热了,日子越来越好过。”
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,这是一盘关乎区域协同发展的大棋局,已经走出“大模样”。现在,从北京去崇礼滑雪,不到1小时就能抵达;随着“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”,京津冀的蓝天白云越来越多;北京城市“软环境”提质升级,张家口和延庆的医疗、餐饮、住宿条件持续改善;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初现轮廓,新经济增长点持续成长……“环境正影响、区域新发展、生活更美好”的冬奥会可持续发展愿景渐成现实,让人民群众共享冬奥成果。
北京冬奥会筹办积极呼应国际奥委会《奥林匹克议程2020》,树立办奥模式的新标杆。所有冬奥场馆通过冬夏项目场地转换,将赛后利用与服务全民健身相结合;节能、低碳能源等科技成果转化应用,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支持。“创造奥运会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”,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影响,已经远超体育范畴。
筹办冬奥会的进程中,自主创新的亮点频频闪现。雪场用的造雪机和压雪车,“中国制造”的比例越来越高;各地在建、拟建的冰雪装备器材园区近20个;冰雪运动员依靠我国自行研发的风洞实验室,精准打磨技术细节……乘着冬奥“东风”,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全新发展坐标系已经搭建。
将大赛筹办融入城市发展,融入生态建设、服务民生的大格局,北京冬奥会的牵引作用和辐射作用日益显现。正如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执行主任克里斯托弗·杜比所言,奥运效应可以在20年甚至更长时间为举办城市做贡献,推动奥运会与举办地良性互动,“北京做到了”。
冬奥筹办推动着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脚步,“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”的种子生根发芽,曾经“不出山海关”的冬季项目如今“南展西扩东进”,遍及大江南北;“冰雪进校园”将在2022年前推进到百座城市、千所学校、百万青少年人群中。北京冬奥会带来的这些“财富”,滋养的不只是中国冰雪运动,更将助推世界冬季运动发展迈上新台阶。
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报名人数超过百万,志愿服务是“微笑的名片”,展现着当代中国开放、包容、自信、亲和的精神风貌。以体育为媒,北京冬奥会为传递和平、友谊、进步架设了全新的桥梁。
“一起向未来”。北京冬奥会这句振奋人心的口号,凝聚起全人类美好的期待。五环旗下汇聚五洲健儿,促进中华文明同世界多样文明交流互鉴,冬奥筹办为中国增添发展动力,也为奥林匹克运动和全世界作出全新贡献。北京冬奥会的强大感召力,正日益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和支持。
“我们不仅要办好一届冬奥盛会,而且要办出特色、办出精彩、办出独一无二来。”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。再过100天,奥运火炬燃亮古都夜空,万里长城拥抱四海宾朋,冰雪之约绘就美好未来。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刻!
本版制图:蔡华伟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1年10月27日 05 版)
Copyright 2015-2022 华尔街商务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44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