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经济

City Walk之后,城市出行方式该消费升级了

来源:36氪    时间:2023-08-17 08:15:10

今天,你City Walk了吗?

City Walk,直译过来就是“城市漫步”。它并不是一个新概念,它起源于半个多世纪以前的London Walks,指的是在讲述员的带领下,按照规划好的路线行进,对城市的历史、人文、景观等进行深度体验。回到眼下,中国的年轻人在城市漫游中,更注重体验感与松弛感。

2023年上半年,小红书平台上City Walk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超30倍。据不完全统计,过去一年小红书用户已Walk出32万公里,相当于绕地球8圈。去年,在小红书发布的《2022年十大生活趋势》中位列第五。与飞盘、骑行、户外、露营一样,City Walk已然成为都市年轻人在gap day精致生活方式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与商业化味道厚重的飞盘和露营不同,City Walk强调的是不设限、随心所欲的沉浸式体验,在漫步中感受城市的历史古韵和鲜活生命力。而City Walk的精髓,或许并不在Walk这一形式本身,而是在于城市漫步过程中的松弛感。这也就是为什么,有像City Walk骑行版这样的新玩法开始出现。

当City Walk深入人心之后,其存在的形式就会不断地演化和迭代。甚至,它会潜移默化地改变都市人出行方式。

换一种方式,逛一座城市

城市出行,无非就是自驾、地铁、公交、骑行这四大交通方式。

事实上,能够与松弛感能搭上边的只有骑行这一种。在一场骑行版的City Walk中,共享单车的“拒签率”极高,出行首选的是复古自行车,牌子锁定在小布、Tokyobike和2wheels——“精致消费”的背后,是当下年轻人对出行工具的追求,不单单是完成A点到B点的移动,而是以此来实现价值认同的表达。而消费观念的转变,同样发生在电动自行车的品类中。

从“最后一公里”到10公里以上,从通勤交通、生活出行到运动娱乐,电动自行车的用车场景日渐多样,潜移默化地推动了产品层面往多元化和高端化发展。消费者们对于电动自行车的价值观诉求,也更倾向于彰显自己的潮酷态度和个性化品位,而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。

首先,在“出片率”成为社交货币的当下,颜值往往是驱动个性化消费的关键。

传统的电动自行车以价格为主要竞争力,并没有专业的设计团队,在品牌基因中也没有设计的底蕴。更重要的是,过去的专利保护较弱,小厂模仿的成本较低,这也导致了设计在电动自行车领域被逐渐地遗忘。

基于对消费趋势的洞察,新大洲本田在电动自行车Honda e:产品线上,就沿用了本田摩托车的经典设计,并以更加可持续的载体延续下去。

像ZOOMER e:就继承了2001年发布的ZOOMER,并且延续了像圆灯、圆仪表、分体车架、低重心设计等等的车型特征。还有像Dax e:的独特造型,就源自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Honda Dax,经典的T字形(侧面视角)一体成型的车体结构,可以提供更放松的骑行姿势以及更长的鞍座,轻松容纳两人乘坐。

而Honda Cub e: 则秉承了Honda Super Cub的经典外观,兼具现代美学的简约,是展现城市生活态度的前卫态度。TA可以陪着你走街串巷,掠过四季,走过咖啡厅,走过书店,带你领略城市生活的优雅与格调,为你的citywalk注入新的色彩。

其实,越是注重产品设计的消费者,就越会看重其内在的能力。正如我们俗话所说,“始于外表,忠于内在”。而对于电动自行车而言,最为重要的内在能力,莫过于电池。

在过去,电动自行车由于成本和技术条件的限制,绝大多数产品都在用铅酸电池。但铅酸电池的天然弊端,严重影响了电动自行车的普及。包括了铅酸循环次数少,寿命较短,需要频繁更换电池;充电时间较久;电池存在自放电现象,长时间不骑会使电池损坏。

像Cub e: 就搭配了高品质三元锂电池,可续航65公里以上,充放电次数高达2000次,使用寿命长。而Dax e:更是采用了48V24Ah大容量电池——重量仅有8.9公斤,单手轻松提取的轻量化锂电池;能够实现25km/h时速及80公里以上续航。每天10公里,一周仅需充电一次。

锂电化,是电动自行车是必然趋势。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,2022年锂电池两轮电动车在整体市场中的销量占比约为25%;在长续航和车辆重量的双重影响下,对密度高、容量大、质量小的电池需求会不断增加,未来锂电池渗透率还会有进一步的提升。

续航的提升,其实更像是出行半径的扩大,同时也是使用场景的扩充。传统的两轮电动车,或许只是从地铁站到家之间的“摆渡车”,又或许是从家到菜市场之间的“买菜专车”。但随着两轮电动车的锂电化,原本简单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能够逐渐地变为城市中的新潮零碳出行。

电动自动车版City Walk,从本田开始,或许能成为新的潮流。

拿捏Z世代,要懂他们的心

有人说Z世代的消费者最难伺候,他们往往是既要、又要、还要。比如在手机行业中,Z世代的年轻人就既要高颜值、又要高智能,还要高性能。对他们而言,电动自行车亦是如此。

从艾瑞咨询的调研来看,用户最关注的还是电池续航、安全性、舒适性。但同时,对于对于智能化的需求也在快速攀升,有83.9%的车主在购车时更偏好购买有智能化功能的两轮电动车——翻译一下就是,既要玩得爽,又要骑得爽,还要够安全。

为了充分满足Z世代消费者的需求,本田的方式是“以技术降维革新”。

在智能化层面,本田造汽车的能力,直接让两轮自行车的体验有了跃升。

像ZOOMER e:就配置了汽车上才有的定速巡航功能。在两轮自行车上引入定速巡航,可以有效缓解手腕疲劳,让长途骑行更加轻松。甚至,ZOOMER e:还能够和新能源汽车一样提供两种动力模式,适应多种使用场景:比如,D模式能够提供柔顺的骑行体验,而S模式的起步有力,加速更猛,动感十足——类似于汽车上运动模式。

此外,本田在电动自行车上引入的Wi-Box功能,应用汽车级CAN通讯协议,能够实现NFC无感解锁、边撑感应功能,让用车更加高效。很多智能汽车上该有的交互体验,在本田的电动自行车都能实现,例如带远程车控、车机动态的智能App,甚至它还支持OTA空中升级。

在骑行体验与安全方面,本田拿出了摩托车大厂该有的样子。

以S07为例,它采用的川南减震器和竞帆品牌座垫,都是新大洲本田摩托车配套供应商和合作伙伴。像川南减震器经过反复路试和专业调校后,能让S07这款产品在骑行颠簸路段时更加舒适。而竞帆品牌座垫,采用高密度高回弹海绵填充,做工细致,回弹效果好,且不易变形。

此外,S07还采用了博世电机,该电机引入新型恒磁材料,高纯度无氧铜,转化效率更高。相比其他“杂牌”的电机,博世电机的品控更严格,故障率更低。在与安全直接相关的轮胎与刹车上,本田更是不惜成本。像S07选用的是建大轮胎,该轮胎抓地效果好,配合刹车可有效缩短刹车距离。而针对目前市场多采用单缸碟刹的情况,本田则采用了对置缸碟刹,双向发力,制动稳定,刹车效果好。

总结起来就是一句,本田两轮自动车出击,主打一个“技术降维”。

实力大厂,重塑电动出行赛道

过去十年,中国本土电动自行车赛道可谓千帆竞技、百舸争流,大浪淘沙之下逐渐出现了领军企业,也让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规模站上了全球之巅。

但从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发展趋势来看,品类规模化并进入快速发展后期会逐步进入品类精细化,细分创新及产品综合竞争力深度竞争阶段,逐渐从量的竞争走向质的竞争。质的增长,背后则需要深入设计、产业链、生产制造、品牌渠道等等的层面进行创新。

说白了,只有大厂,才能在电动自行车赛道掌握胜券。

成立于2001年的新大洲本田,可谓是“两轮界的二十年老兵”。在这条心的赛道上,新大洲本田能够活用本田在全球的技术资源。在硬件设施、软件及人才培育上不断强化,自主研发竞争力提升显著。通过自主开发、与本田联合研发的产品,在两轮市场长期占据市场大头。

多年的市场和技术积累,让本田的电动自行车从产品定义阶段,就具备了更强的领先性。截至2022年6月,新大洲本田共申请专利234项,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4项,实用新型专利申请96项,外观设计专利申请114项。除此之外,为了确保每一款产品的质量,本田的测试必须“从严处理”。像新大洲本田就具备本田专业的测试跑道,可进行强度、耐久、耐尘、耐水、耐泥、制动、噪音等涉及十余个相关领域的测试手段;拥有对包含车架在内的整车及零部件进行强度耐久的试验手段。此外,新大洲本田还具备对电装功率、配光、声压、电池充放电等性能及品质的验证能力,能够进行二轮摩托车和电动车的独立开发。

最后,生产环节更需要保证产品的100%可靠。

俗话说的好,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。新大洲本田导入了本田先进的生产工艺,从原料、生产、装配,到测试、包装、仓储、出库,实现整条脉络清晰的自动化流程线;焊接、压铸、机加、涂装等领域,最大化使用机器人,打造最具QCD竞争力的现代化、智能化二轮工厂。

新大洲本田还运用品质生产信息反馈系统、自动识别自动报警系统构筑完善的品质管理体系,全面严控产品质量。从部品检测、整车装配到完成车检查,五十多个项目的检测全过程进行品质监控,严格遵循不接收、不制造、不流出不良品的三不原则,确保100%合格。

总之还是那句话,拼质拼量,还得是大厂靠谱。

写在最后

即便是电动化时代,中国依然是两轮车大国。

《2022年度两轮绿色出行指数研究报告》指出,我国城镇内两轮出行约占出行总量30%。当下,我国电动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了3.5亿,也就是说,平均每4个人就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。这是一个年销量高达5000万辆的巨大市场,并且依然保持增长的态势。

在全新的赛道上,新大洲本田既有老练的制造业经验,又有对年轻消费者的洞察和理解,更有新潮和可靠的产品矩阵。拉动下一轮城市出行的消费升级,指日可待。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华尔街商务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44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